没有明星代言,没有医药背景,一个去年才成立的公司,却靠着一款儿童咀嚼片,在半年内撬动了超10亿元的GMV。
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一个名为“养能健”的保健品品牌,在抖音平台上真实上演的增长奇迹。
瞄准“身高焦虑”这一隐秘而庞大的市场情绪,养能健背后的运营团队用专家IP构建信任,用算法投流制造爆款,用内容话术精准收割需求。
然而,在声量与销量齐飞的背后,关于产品合规性、IP资质及可持续性的质疑,开始浮出水面。
根据蝉妈妈统计,其日均销售额从2024年8月的300万元增长至同年10月的600万元,并在2024年9月达成了累计1亿元GMV。
到2025年1月,仅7个月的时间,养能健的累计GMV已经突破了10亿元,平均每月复合增长率高达77%。
短短半年时间,养能健已经超越了仁和、五个女博士、WONDERLAB万益蓝等成立数年的品牌,在抖音医药保健赛道位列第二,仅次于诺特兰德。
首先看产品,养能健的主打产品是“γ-氨基丁酸多维营养咀嚼片”,定价398元/3瓶,相比国际大牌和部分知名国产品牌,相当有性价比。
该产品为针对未成年人营养补充的咀嚼片,其海报上的标语为“多维营养,呵护成长”,号称“4大氨基酸+13种营养”。
实际上,养能健不是在卖氨基丁酸,而是在贩卖每一个妈妈担心孩子长不高的深层焦虑。
该品牌的成交人群画像显示,女性消费者占比接近70%;在年龄上则是31-40岁、41-50岁居多;三线城市占比最高,河南是用户最为集中的省份,占比超过10%,但综合来看,全国各个省份的成交占比还算平均。
有意思的是,这个保健品品牌背后,不是传统的医药企业,也不是像诺特兰德那样的功能性食品公司,而是一家电商MCN公司。
资料KAIYUN中国网站显示,养能健的母公司是厦门孩很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孩很棒),成立于2024年2月。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只是一个销售运营方,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也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中国经济网上的企业展示公告显示,该公司是一家大健康电商MCN公司,一群由平均年龄27岁的伙伴组成的创业团队,主要服务小学家长群体,围绕儿童健康需求开发产品。
企查查显示,孩很棒公司有两大股东——厦门浪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为厦门浪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浪起文化)和厦门扶摇万重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0%和40%。
资料显示,浪起文化是一家以抖音平台为主的传媒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抖音培训、抖音直播电商、抖音短视频带货矩阵、线上教育等,旗下矩阵号粉丝超千万。
这样的团队在电商圈被称为“厦门帮”。近几年,“厦门帮”带着美妆白牌在抖音攻城略地,打造了许多“一夜爆红”的增长神话。
有媒体表示,养能健可以说是“厦门帮”的白牌打法在保健品赛道的代表作,只不过更加先进了,手段更成熟了。
养能健能够迅速崛起,首先是靠差异化定位,它精准抓住了想让孩子长高的家长的痛点。
它的细分人群也选的好,7-18岁的孩子,是目前国内存量的青少年群里中最大的一批人。如果养能健的产品是定位在1-7岁的孩子,由于近些年出生人口的大幅下滑,这部分人群是收窄的,可能不会有现在的效果。
其次是专家IP打造。养能健并没有找自带大流量的明星代言,也没有找当红的大主播,而是邀请了两位专家打造创始人IP。据品牌介绍,养能健有两位“产品联合创始人”,分别是奥运营养师吕清政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博士魏雪飞。在百度上搜索“魏雪飞”,并没有相关资料。
该品牌打造的核心IP账号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奥运营养师吕爸【儿童成长】”,已经积累了146.7万粉丝,销售了215万件产品;另一个是“@清华冯博士”,目前粉丝数量57.3万,简介写着养能健首席研发专家、前北大青颜博识联合实验室研发专家。
在冷启动期间,这两个账号以发布科普类视频为主,塑造IP的真实身份。等到账号积累了一定的自然流量以后,再加入各种为IP叠加信任背书的操作:出席CCTV采访、参加行业大会、清华大学演讲等等。
这两个账号也在做带货直播,有时是本人在直播讲解,但大部分时候是其他主播代为讲解。虽然讲解难度不高,但主播们一般都会在讲解过程中展示博士学位证书、专利证明等具有“足够含金量”的物品以吸引消费者。
上述两个专家账号通过短视频科普“基因决定下限,营养决定上限”的科学理论,将儿童身高问题从医学领域升级为家庭焦虑。
在直播间里,主播们会刻意通过“7岁不补钙,17岁就来不及”、“跟时间赛跑”、“骨龄闭合前最后窗口期”等话术,激起了家长担心孩子长不高的深层焦虑。
2024年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2-18岁青少年平均身高较10年前增长3.8厘米,但仍有52%的家庭深陷“身高焦虑”。
这种焦虑让成长类保健品得到追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商平台售出6.1亿件成长保健品,总成交额达1154.5亿元。养能健背后的运营团队便是抓住了这种焦虑。
不过,抖音平台是不允许品牌方直接宣传这种卖点的,所以这个运营团队并没有直接讲功效,而是通过奥运营养师这个IP人设,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误解:奥运冠军的身高、体能优势都是靠吃这些保健品带来的。再加上有清华博士的背书,又增加了几分可信度。
此外,养能健的快速崛起还离不开一掷千金的勇气。千川投流也是该品牌能够在短期内崛起的关键因素。蝉妈妈数据显示,其直播间付费流量占比高达80%-95%。
为了让投流方式更简单、投流ROI更高,养能健通过“γ-氨基丁酸多维咀嚼片”单一爆品循环讲解,将抖音的“追爆品”机制发挥到极致。该品牌的直播间日常只上架3款产品,集中资源推广其主打单品。这种打法本质上是“用流量换销量”。
可见,养能健的崛起路径跟抖音美妆白牌有些类似,但具体操作上又有些不同,以往美妆白牌更依赖有庞大粉丝数量的明星或者超级大主播带货,而养能健则通过“专家IP+千川轰炸”的模式迅速崛起。
那么,养能健未来是否也会跟美妆白牌一样,面临着“爆红容易长红难”的世纪难题呢?
通过打造“专家IP”,精准锚定父母的身高焦虑,再辅以单品循环、重投流的打法,品牌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0到1的冷启动。
首先是产品宣传合规的风险。养能健的产品本质上属于普通食品,并未获得药品或保健品的批文,但在内容传播中,该品牌却通过奥运营养师人设隐晦宣传“促进青少年长高”功效(如奥运冠军案例暗示),规避平台对医疗效果的明文限制。
这种擦边球宣传可能因《广告法》对保健品功效的严格规定而面临处罚风险,尤其是若消费者实际效果未达预期,容易引发集体投诉和媒体曝光。
另外,其核心IP“奥运营养师吕清政”和“协和博士魏雪飞”的权威性尚未经过长期验证。参考行业过往案例,若人设真实性或专业资质被质疑,将直接导致品牌信任崩塌。
其次是流量模式的可持续性困境。高达80%的流量来自千川付费投放,单月投流成本或超千万。这种模式一旦遭遇平台算法调整(如抖音限制保健品广告),或竞争对手抬高出价,ROI将急剧下降。
此外,付费流量用户多为“被动触达”,在账号粉丝增长红利期过后,所吸引的新观众可能会与品牌目标客群匹配度逐渐降低,高居不下的CPM(千次展示成本)会企业利润被吞噬。
流量来的快,用户离开的也快。被动获取的用户缺乏忠诚度与品牌认同,很难沉淀为长期资产。更危险的是,持续投放下的内容质量若不能同步提升,极易出现“用户免疫+转化下滑”的双杀局面。
该品牌当前内容以“专家科普+焦虑营销”为主,长期重复相同话术,如“与时间赛跑”“基因决定底线”,易引发用户审美疲劳。例如“五个女博士”因长期使用“女性衰老焦虑”话术,遭用户反感和媒体批评。
最大的隐患还是产品方面。归根到底,一个品牌能否长红,产品才是核心。而养能健的产品品质是否过关?还是个有待验证的问题。
目前,养能健的产品目前并无公开的、系统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所谓“有效”主要依靠名人故事与专家话术来强化认知。如果消费者发现“补了三年没长高多少”时,信任崩塌带来的反噬可能比增长更迅猛,带来舆论反噬、用户流失、监管介入等连锁危机。
养能健模式本质是“流量驱动型快消品打法”在保健品领域的移植,短期内可通过成熟的投流体系起量,但存在合规性、可持续性等多重风险。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力,所有增长都将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