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大陆)官方网站-KAIYUN助你迈向成功

KAIYUN:苏垦农发2024年实现营收10917亿元聚焦一体化扩量战略-KAIYUN

KAIYUN

KAIYUN:苏垦农发2024年实现营收10917亿元聚焦一体化扩量战略

小编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苏垦农发4月22日晚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9.17亿元,归母净利润7.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一核双擎”战略规划,坚持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履行国有农业企业的核心职责。

  公开信息显示,苏垦农发的主营业务是通过自主经营种植基地,从事稻麦等作物原粮的种植。产出的农产品部分直接以原粮的形式销售,部分则进一步加工成种子、大米、麦芽等进行销售;在此形成的品牌、渠道优势基础上,苏垦农发开展稻麦原粮和食用油贸易。此外,公司还以自营种植需求为支撑,形成规模化农资采购优势,经营以农资贸易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2024年,苏垦农发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多个业务领域持续取得稳健发展态势。

  农业生产稳产高效。报告期内,苏垦农发粮食生产实现稳产,全年粮油作物实现总产26.77亿斤;高产示范种植基地实现了小麦亩产1663斤、啤酒大麦亩产1535斤、油菜高产攻关田实现亩产749斤,分别创造KAIYUN网页了江苏小麦、啤酒大麦、冬油菜的高产新纪录;通过强化先进实用技术、强化稻麦精细化过程管理,稻麦直接成本均有明显下降。

  旗下龙头企业持续精进。大华种业聚焦常规稻麦种经营,拓展高附加值种子业务,持续强化自主品种选育;苏垦米业推进营销体系改革,全年销售大米31.9万吨;苏垦农服着力打造全域助农服务网络,加强市场推广工作,借助抖音直播、云端农技培训等数字化手段确保社会化服务稳中提质,报告期内对外社会化服务收入超20亿元;苏垦麦芽坚持走高端转型发展之路,深入开展国产麦芽高端化运用技术研究,积极开发精酿市场,报告期内销售麦芽19.88万吨,高端麦芽发货6万吨。

  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报告期内,苏垦农发正式启动一体化扩量工作,在此前一体化全农服务中心试点的基础上,扩展至江苏省内16个县域全农服务中心,向种植大户提供“种子、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产品回收”全流程闭环服务。全年一体化全农服务覆盖面积超过130万亩,有效带动大华种业与苏垦农服种子、农资销售,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苏垦农发自成立以来,依托自主经营种植基地这一核心优势资源,在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农业科技、品质管控和食品安全、品牌及市场等方面构建了领先的行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2024年,公司各项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方面,苏垦农发已基本建立纵向一体化管控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对种植布局、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的一体化运作,减少资源内耗、流程空转,降低内部沟通成本,实现工作协同上的节本增效。通过下属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经营,公司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市场”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优质耕地资源与耕种优势方面,苏垦农发通过向农垦集团缴付土地承包费以及土地流转等方式,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质耕地资源优势。公司不仅土地规模连片,农作物品种和布局统一,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高,且农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齐全,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技术能力较强。此外,公司在基地生产实行投入品的统一供应和规范化使用,构筑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屏障;稻麦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科技研发方面,苏垦农发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学、研、推”为一体,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持续提升公司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据介绍,公司与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持续保持深度科研合作,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研究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及应用。目前,公司设有国家级油菜籽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建有麦芽行业第一家省级啤酒麦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并开展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十余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含子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9项。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罗卫建议:加快出台背信罪司法解释